疫情影响之下,为何受疫情冲击更为严重的美国消费市场恢复更快?中美消费走势将会如何?展望2021,中国消费市场能否扭转局面,跃升为世界第一大零售国?
近来中国国内消费出现提速现象,在我们看来,这得益于疫后企业生产与经济活动恢复、就业与收入预期稳定的背景下出现的消费内驱动力增强,或为四季度乃至明年更加稳健的复苏蓄势。
供需两端带动中国经济延续复苏势头,后续居民消费以及出口-制造业投资链条有望在复苏过程中起到更重要的作用。
在双循环背景下,数字经济的作用日益凸显。近年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带动数字技术强势崛起,促进了产业深度融合。
中国经济疫后复苏已由供给端拉动的结构性复苏向供需联动的全面回暖方向迈进。接下来出口-制造业投资链条以及居民消费(特别是服务消费)成为经济进一步复苏的主要驱动力。
中低收入人群的消费增速下行,金融行业的复苏的确非常快,所以整个中国最新消费的格局比较令人担心的一点,就是疫情冲击拉大了贫富差距。
安倍经济学”得失参半,但在全球走向“日本化”的今天,分析其经验教训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作为影响日本乃至全球的重要政策思路,安倍经济学是否会在日本长期延续下去?
本次会议的特点在于兼顾中长期战略布局;经济复苏超预期,刺激政策逐步回归正常;“内循环”不是闭门造车,持续推进对外开放;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需要加速推进改革。
随着疫情后快速反弹结束,经济可持续复苏需要重视四大结构性失衡,即需求恢复慢于生产、三产恢复慢于二产、中小企业恢复弱于大型企业,以及实体与金融冷热不均。
长期来看,从适应新冠肺炎疫情以及其揭示出来的、本就存在的国际矛盾,以及中美关系新格局来看,中国最重要的还是要做好自身的事情,一方面注重国际统一战线,另一方面坚定地推动改革
大牛市,背后四大支持是什么?监管层为何加大干预?如何避免重蹈2015“国家牛市”覆辙?“疯牛”不如“慢牛”,对经济转型不利。